公司新闻 分类
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芜湖力量6686体育·(世界杯)平台APP下载发布日期:2023-04-01 浏览次数:

  6686体育近日省委书记韩俊赴芜湖市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并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多芜湖力量。

  省域副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芜湖的目标定位,要求芜湖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国一流坐标系中去衡量、谋划和推进。在这场速度与力量的角逐中,芜湖唯有与新时代的发展脉搏一起律动,才能不断激发建设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要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更大力度支持海螺、奇瑞等龙头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市委书记单向前强调。

  近年来,芜湖市坚持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新兴产业。

  其中四个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奇瑞汽车成为全省首家年产销过百万辆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48%,出口再创纪录,全国每4辆车出口就有1辆奇瑞造。海螺位列世界500强第353位,获中国工业大奖。楚江新材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芜湖零的突破。

  “十四五”以来,虽然芜湖城市辨识度、显示度、美誉度日益提升,经济增速一直保持较快水准,去年GDP达到了4550亿元,但是放眼长三角和全国来看,依然不能跻身前列,与省委的期望、全市人民的期盼,依然存在差距。

  2023年,芜湖将结合在制造业发展上具有优厚的产业基础和物流运输上得天独厚的港口、航空优势,进一步提振精神、主动发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围绕“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升首位产业首位度,推动汽车整车产量提升,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和电线电缆等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壮大机器人、现代农机、航空航天、微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每亩改造投入多少”“集中育秧、抛秧比重多大”,省委书记韩俊赴芜湖市调研中联重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时详细了解基地智慧农机+智慧农业“双轮驱动”发展情况,察看农机装备和当地特色农产品展示,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提升,加强适宜农机具研发推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形成规模、辐射周边。

  近年来,芜湖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截至今年2月,全市已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6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8家、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0家,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113个,芜湖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安徽是农业大省,芜湖市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何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2023年芜湖将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赋农行动,加快打造6个百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60个,建设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28万亩。扩大“大托管”试点,推动30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小田变大田”25万亩。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增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5个,建设“四好农村路”400公里。

  市委书记单向前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树牢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把服务经营主体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细“1%工作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芜湖市深入贯彻全省“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相继推出“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企业家接待日、惠企政策网上超市等新举措、新战法,首创建设人民城市“合伙人”制度,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重磅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通过制度创新,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为持续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易成本,芜湖市创新实施“1%工作法”,聚焦影响企业利润的物流、用工、能源、税费、融资等因素,筛选300户重点企业,逐一拿出降本增效举措,助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仅在降低物流成本上,通过深化洋山—芜湖“联动接卸”模式改革,定期班轮运行时间由7天压缩到5天以内,单个集装箱节省运输成本约30%。2022年,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实现利润增长5.7%,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芜湖市推进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正在进行。推深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强化营商环境感知系统运用,力争更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达到全国标杆水平。同时理解、尊重、成全企业家,完善“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政企沟通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恪守契约精神,做到亲而有度守底线、清而有为敢担当。(刘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